“古中國·古文明”萬榮黃河文化國際雕塑園工程
項目地址:山西省運城市 發布時間: | 訪問人次:125
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,黃河山西段是黃河文化的精華、中華精神的地標、大河風光的華章。古老的山西,有五千年文明的遺跡、雄奇壯美的山河、深沉厚重的文化,歷經千年更加絢爛奪目。
愚公移山這則故事借愚公形象的塑造,通過“智叟”與“愚公”的對話,展現出了“智叟”之愚與“愚公”之智,告訴人們做事要持之以恒,才有可能成功。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,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頑強毅力,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。這則故事還張揚了勞心者未必智、勞力者未必愚的人類平等思想。
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七:“使驥不得伯樂,安得千里之足。”唐·韓愈《雜說》四:“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”意思是指個人或集體發現、推薦、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。
根據大量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論證,西侯渡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人類用火的地方,也是世界上人類用火最早的遺址之一。“西侯度考古之所以震驚世界,恰恰在于火的發現。”山西博物院副院長、研究員范文謙說,“西侯度遺址,是遠古人類留給中國人的寶貴文化遺產,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發現最早的人類腳踏地。”
1994年,中美科學家來到山西省垣曲縣考察。在這里,曾發現了中國科學史上第一塊始新世哺乳動物化石。1995年5月,他們在黃河北岸寨里時,發現了眾多的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動物特征的猿類化石,主要是牙齒化石和頜骨化石,并且命名為“世紀曙猿”。專家認為,世紀曙猿的發現,推翻了人類起源于非洲的論斷,并且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。
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,倉頡造字的地方叫“鳳凰銜書臺”。出自《淮南子·本經訓》:“昔者倉頡作書,而天雨粟,鬼夜哭。”倉頡,稱蒼頡,復姓侯剛,號史皇氏,曾把流傳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、整理、規范和使用,在創造漢字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,為中華民族文明的傳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績。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,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,被后人尊為“造字圣人”。倉頡是通過鳥的足跡來造字的。
相傳1500多年以前,董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,只得賣身為奴。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深受感動,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。七仙女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,夫妻雙雙把家還。但玉帝震怒,七仙女忍痛與董郎訣別,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流傳千古。
孔子十分強調學以致用、學思結合。他說過: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”意思是說,光學習,不思考,就會迷惑不解;光思考,不學習,就會猶疑不決。他還要求學生,對于學習過的東西,要經常復習,“溫故而知新”。孔子一生,就是“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”的。孔子死后,學生們追憶孔子的日常教訓和生活情況,整理成一部語錄體的書,叫作《論語》。后來,《論語》成為儒家的經典,對我國后代教育和文化起了很大影響。